首页 > 综合类 > 业内人士:中国服务型制造尚处起步阶段 需奋起直追 返回首页

业内人士:中国服务型制造尚处起步阶段 需奋起直追

发布时间:2018/2/1 9:58:52

在服务型制造工作交流会上,业内人士认为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高——                                       我国服务型制造尚需奋起直追                                                                                     本报记者 沈则瑾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趋势,可是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仍在实施以产品为主导的战略。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服务型制造尚处起步阶段,应从多方面努力,促进各具体行业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化水平——

1月23日,服务型制造工作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中国制造2025”的统一部署下,不断完善服务型制造的支持政策,健全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加强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发展。

凝聚合力加快服务化转型

2016年7月份,国家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通过3年的发展,实现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

据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于晓东介绍,行动指南发布以来,产业政策司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多方合力,与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等一起,共同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首先,按照行动指南部署,组织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聚焦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等重点模式,遴选示范企业30家,示范项目60个,示范平台30家,不断引导制造业企业在投入和产出中提升服务要素比例,加快服务化转型。

其次,指导各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加快制定本地落实政策。目前,已有上海、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甘肃等10余个省区市制定了推动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半数以上开展了相关的示范遴选工作。

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趋势,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创新的核心内容,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制造业务与服务业务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早在2011年,欧美主要国家就有50%的制造业企业实现了实物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目前世界500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率普遍已达到70%。“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仍在实施以产品为主导的战略,这不仅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于晓东说。

在制造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出现了系统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新模式,但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服务化水平较全球制造业企业仍有较大不足和追赶空间。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需要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程度作出评估和判断,需要把握和分析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建立一套边界清晰、逻辑严谨、指标明确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于进一步摸清情况、把握规律、精准施策,推动服务型制造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探索服务型制造先行先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步伐,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服务型制造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上海计划从2018年开始试行服务型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并争取与相关省市共同开展试点工作。

以示范带动经验推广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刚刚起步,要不断完善支持政策。积极利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和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落实支持企业开展服务化转型的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政策,健全有利于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政策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信部2018年将再遴选若干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同时,按照“5155”的目标要求,开展5个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的遴选,目的就是要通过政府支持、宣传推广、典型示范,促进各具体行业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化水平。

于晓东表示,服务型制造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下一步将加大研究力度,全面跟踪国内外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加大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二、三产业融合的调研,推动相关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也要积极探索适应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地方、企业、研究机构等广泛开展人才合作与交流,不断夯实服务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来源:经济日报)


版权所有:中国海峡人才市场
联系电话:0591-87383141 87383099
技术支持: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