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中国海峡人才网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会两方面的数据,2019年一季度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共在全省发布提供381939个次需求职位数,环比上涨12.24%;入市求职者达241008人次,环比上涨16.6%;求人倍率1.58︰1。与2018年同期相比,需求职位数同比下降4.78%,入场求职人数同比略降0.55%。数据表明,全省人才供求总量环比双上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供求总体情况
  (一)需求(招聘)
  1.民营企业依然是人才吸纳大户。在入市招聘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最多,占62.45%(见图1),其余的依次是:机关事业单位(21.34%)、股份制企业(8.38%)、国有企业(2.47%)、中外合资企业(1.99%)、集体企业(1.68%)、外企(0.98%)、港澳台企业(0.7%)。

图1:2019年一季度全省需求单位性质分布图

  2.“性别不限”需求近九成。在企业对所招聘人员的性别要求方面,要求“性别不限”的占86.83%;要求“男性”的占8.65%,要求“女性”的占4.52%。
  3. 近七成职位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提高。在需求学历层次分布上,要求“中专/中职以下学历”的占20.65%;要求“中专/中职学历”的占11.03%;要求“大专学历”的需求最多,占53.33%;要求“本科学历”的占14.59%;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占0.4%(见图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需求比例达68.32%,较上季度增加了7.62个百分点。

图2:2019年一季度需求学历层次分布图

  4. 用人单位一线岗位需求超九成。在需求职位层次分布上,“普通”占93.56%,“主管/主办”占3.1%,“部门经理/主任”占2.82%,“总监/总助”占0.3%,“总经理”占0.23%(见图3),整体呈金字塔型分布。

图3:2019年一季度需求职位层次分布图

  5.福厦两地人才需求占半壁江山。在地区需求分布上,省内地区人才需求占总需求的92.95%,其中福厦两地人才需求占比达50.95%;省外的占7.05%(见图4)。省内各设区市按人才需求量大小依次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三明、龙岩、南平。

图4:2019年一季度全省需求地区分布图

  6.职位需求较大的前10名职业,市场营销类依然领跑(见图5)。需求较大的前10名职业依次是:市场营销类(17.68%)、计算机类(7.36%)、建筑施工类(7.07%)、房地产/物业类(5.22%)、电子商务类(5.06%)、技工/普工类(4.83%)、工业/工厂类(4.17%)、行政/人事类(3.61%)、财务/审计/统计类(3.31%)、客户服务类(3.3%)。本季度文体/教育类下榜,被财务/审计/统计类取而代之。

图5:2019年一季度全省需求职业排行榜

  7.职位需求较大的前10名行业,房地产/物业管理业需求最旺(见图6)。需求较大的前10个行业依次是:房地产/物业管理业(15.59%)、互联网/电子商务业(9.92%)、建筑/装潢业(7.3%)、计算机业(5.12%)、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4.39%)、教育/培训/科研院所(4.36%)、金融业(4.01%)、生产/制造/修饰加工业(3.66%)、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业(3.02%)和纺织品业(3%)。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运输/物流/快递业下榜,被纺织品业取而代之。

图6:2019年一季度全省需求行业排行榜

  (二)供给(求职)
  1.今年一季度,在入市登记的求职者中,男性占58.48%,女性占41.52%。
  2.求职者呈年轻化,30岁以下逾半。在年龄分布上,一季度入市登记的求职者,年龄30岁以下的最多,占比达56.26%(见图7);其余依次为31-40岁(34.02%)、41-50岁(8.32%)、51岁以上(1.4%)。

图7:2019年一季度求职者年龄分布图

  3.在地区求职人气分布上,沿海城市尤其是福州和厦门地区最受求职者青睐(见图8)。省内地区按求职人气高低依次是: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宁德、三明、南平、龙岩。

图8:2019年一季度全省地区求职人气分布图

  4.大专学历求职者比重增加。在求职者学历层次分布上,“中专/中职以下”占3.81%,“中专/中职”占5.66%,“大专”占33.49%,“本科”占54.63%,“研究生”占2.42%(见图9),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分布。其中,大专学历的求职者占比较上季度增加了2.14个百分点。

图9:2019年一季度求职者学历层次分布图

  5. 职场“老人”成跳槽主力。在求职者的工作年限分布上,“有0-3年工作经验”的占11.43%,“有4-6年工作经验”的占8.82%,“有6-10年工作经验”的占36.3%,“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最多,占比达43.46%(见图10)。本季度求职者中,拥有6-10年工作经验的的占比较上季度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拥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比高达79.76%。一年之计在于春,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职场人成为本季度的跳槽主力。

图10:2019年一季度求职者工作年限分布图

  6.求职人气较旺的前10名职业,财务类求职人气依然最旺(见图11)。求职人气较旺的前10名职业依次是:财务/审计/统计类(13.28%)、建筑施工类(11.1%)、计算机类(11.1%)、行政/人事类(9.97%)、经营/管理类(6.89%)、房地产/物业类(4.32%)、文秘类(4.07%)、市场营销类(3.96%)、电子商务类(3.91%)和物流/采购类(3.59%)。前10名职业求职人数占比高达72.21%,较上季度降低近3个百分点,职业求职意向集中度仍是较高。

图11:2019年一季度全省求职意向职业排行榜

  (三)毕业生供求
  1.毕业生需求职业分布
  2019年一季度,毕业生需求较大的前10名职业(见图12)依次是:计算机类(18.16%)、建筑施工类(15.06%)、市场营销类(14.79%)、电子商务类(4.06%)、财务/审计/统计类(3.95%)、经营/管理类(3.36%)、电子/电气/电器类(2.8%)、工业/工厂类(2.78%)、机械/机电/仪表类(2.61%)、行政/人事类(2.46%)和。前10名职业毕业生需求占毕业生需求总量的70.04%。

图12:2019年一季度全省毕业生需求职业排行榜

  2.毕业生需求行业分布
  2019年一季度,毕业生需求较大的前10个行业(见图13)依次是:计算机业(16.21%)、建筑/装潢业(16.14%)、房地产/物业管理业(8.45%)、互联网/电子商务业(5.55%)、金融业(4.99%)、生物工程/制药/环保业(4.44%)、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业(4.36%)、生产/制造/修饰加工业(3.56%)、批发零售业(2.88%)和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2.36%)。前10个行业毕业生需求占毕业生需求总量的68.93%。

图13:2019年一季度全省毕业生需求行业排行榜

  3.毕业生求职意向职业分布
  2019年一季度,毕业生求职人气较旺的前10名职业(见图14)依次是:计算机类(19.79%)、财务/审计/统计类(11.89%)、行政/人事类(8.78%)、建筑施工类(7.9%)、电子/电气/电器类(5.68%)、文体/教育类(3.64%)、金融/证券/投资类(3.19%)、机械/机电/仪表类(2.84%)、贸易类(2.84%)和文秘类(2.75%)。前10名职业毕业生求职人数占毕业生求职总数的69.3%。

图14:2019年一季度全省毕业生求职意向职业排行榜


  二、第一季度全省人才市场热点亮点
  2019年第一季度,全省求人倍率达1.58︰1。数据显示,全省人才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呈现出如下热点和亮点。

▲热门职业:计算机类需求同比大涨

  从图5来看,本季度市场营销类、计算机类、建筑施工类、房地产/物业类、电子商务类、技工/普工类、工业/工厂类、行政/人事类、财务/审计/统计类、客户服务类等职业需求较为旺盛。需求排行榜前10名职业的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61.63%。
  需求排名前10的职业中,与去年同期相比,计算机类、工业/工厂类、财务/审计/统计类、技工/普工类、电子商务类需求上涨,涨幅分别为50.98%、33.98%、21.61%、13.55%、4.68%;其余5个职业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客户服务类、建筑施工类,需求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50.02%、44.9%。与上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下同)相比,除了建筑施工类、客户服务类外,其余8个职业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技工/普工类、财务/审计/统计类、电子商务类、工业/工厂类、计算机类涨幅较大,分别为56.29%、38.69%、37.64%、37.5%、22.34%。

▲求职热门:建筑施工类求职人气上升明显

  从图11看,财务/审计/统计类、建筑施工类、计算机类、行政/人事类、经营/管理类、房地产/物业类、文秘类、市场营销类、电子商务类和物流/采购类是本季度的求职热点,人气较旺。排名前10的职业求职人数占比高达72.21%,较上季度降低近3个百分点,职业求职意向集中度仍是较高。
  求职人气排名前10的职业中,除了市场营销类求职人气略有下降外,其余9个职业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建筑施工类、房地产/物业类求职人气上升较为明显,涨幅分别为28.25%、21.44%。

▲热门行业:需求前10行业环比全线飘红

  从图6看,本季度职位需求量最大的依然是房地产/物业管理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业、建筑/装潢业、计算机业、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教育/培训/科研院所、金融业、生产/制造/修饰加工业、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业和纺织品业的职位需求量也较为旺盛。需求排行前10名行业的职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60.37%。
  需求排名前10的行业中,与上季度相比,10个行业全线飘红,纺织品业需求涨幅最大,达66.8%;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金融业、生产/制造/修饰加工业、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业的涨幅也较大,分别为47.09%、45.03%、39.8%、35.5%。与去年同期相比,纺织品业、教育/培训/科研院所、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业、生产/制造/修饰加工业、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和计算机业需求分别上涨了71.68%、45.37%、28.41%、21.59%、16.66%和1.44%;金融业等其余4个行业需求下降。

新经济带火新职业 高质量就业成趋势

  一季度,全省各地仅春季招聘会频次就高达数百场,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招聘活动异常火爆。今年春季招聘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频次高,除了设区市外,县(市)区人才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加;二是各地重点企业、龙头企业招工频繁,参与度越来越高;三是岗位和职位多样化,一些兼职和新兴职位需求明显。
  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各类新就业形态成为稳就业的重要力量。2018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总体上为我国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共享经济也在有力促进就业增长。共享经济平台的员工数从2017年的556万增长到2018年的598万,同比增长约7.5%。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成为就业增长,尤其是弹性就业和灵活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互联网经济业态处于产业发展红利期,也对平台就业人员收入带来一定的“反哺”效应。当前,我国在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制度方面不断发力,推动新就业形态在扩大就业同时实现高质量就业。
  新职业也成为高质量就业的代表。日前,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在列。新职业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属于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就业,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
  海峡人才网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工智能类需求明显,其中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类岗位的人才需求增速显著加快,图像识别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增幅同比高达89.1%,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基础研究类岗位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纺织品业技工技能人才需求突出

  本季度纺织品业职位需求突出,环比、同比均大幅上涨,涨幅分别为66.8%、71.68%。
  2018年,全省纺织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1.7%,其中泉州增长14.9%、福州增长8.2%、莆田增长20.5%。截至目前,全省纺织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居全国第5位,已形成化纤、纺纱、织造、染整、服装、纺机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一年来,我省加快推进纺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加速我省纺织产业效率提升。
  海峡人才网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纺织品业用人需求以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主,工程师、设计师和熟练工是该行业企业最缺乏的人才,生产与贸易结合、设计与管理结合的复合人才则更为紧缺。
  其中,纺织企业大量紧缺的还是基层操作人员(技工),占需求人员总数的53%,接下来紧缺的依次是生产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服装企业则对制版师和工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占比67.3%。

薪税师成新“宠” 人才缺口巨大

  从图5来看,一季度用人单位对财务/审计/统计类人才需求同比上涨21.61%,环比上涨38.69%,其榜位也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位,列居全省需求职业排行榜第9位。海峡人才网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用人单位对该类人才的要求条件中,要求“熟悉新个税法并能熟练掌握薪税软件使用及薪税代理实务运用”突出。
  随着新个税法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管理等工作产生了颠覆性变革,同时催生了既要懂人力资本运营又得懂财税政策及操作实务的新职业——“薪税师”。
  “薪税师”集人力资源管理师和税务师双重身份于一身,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及财税基础知识,又能熟练进行企业薪酬体系的全流程设计,并能熟练进行企业薪酬体系的全流程设计、薪税软件使用及薪税代理实务运用,是集赋创新型、复合型的新兴职业。近几个月来,全国掀起了“薪税师”培训和薪税服务的热潮。
  去年,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国务院国资委主管)、ATHE(英国高等教育培训认证)适时推出了薪税师认证证书(CCPA)。目前,CCPA证书分为三级,一级主要适用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财务部门总经理等。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级薪税师的证书是获得全球认证的,含金量最高,预计持证者年薪在百万元以上。二级证书主要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或财务部经理等,目前的持证人员大多集中在二级,持证人员的年薪预计在二三十万元左右。三级证书主要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财税专业、会计专业等计划从事薪税师行业的大、中院校学生,或薪酬专员、会计专员、从事薪酬行业的其他工作人员等。
  当前,国家大力推行减税降负措施,同时推进征管体制改革。据预测,在新税制背景下,我国约需450万薪税服务人才。
  薪税师作为一个市场急需的行业,正在申报新职业阶段。今年3月,考培部门已经正式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薪税师’新职业,且已与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一旦薪税师被列入新职业目录,高等院校将独立开设薪税专业,以便定向培养市场上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目前市场上参与相关等级认证培训的学员,主要还是来自各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财务从业人员。据统计,截至目前,报名参与培训考证的入库人数为6300人,持证人约5000人左右,这个数字与全国市场上450万人的需求相比,缺口巨大。
  虽然“薪税师”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职业,但薪税服务在国外却是非常成熟和普遍的一项社会化服务。专业的薪税服务机构对吸纳社会就业和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事薪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高级专业服务人员年薪高达百万元。

金融业抢占金融科技人才高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面对股市的回暖,一季度私募、券商等悄然储备人才,这拉升了一季度金融业的人才需求,该行业需求环比上涨45.03%。
  海峡人才网的数据显示,多家私募、券商在一季度公开发布招聘通知,各种工作岗位都有所涉及,主要招聘投资研发、研究员、交易员、产品经理等,其中对投资研发人才需求较为突出。
  一季度私募、券商招聘相对比较火爆,主要在于两个因素:一是各类企业通常在春节之后都会启动招聘,特别是2-3月,是传统的全年招聘旺季;二是很多私募、券商看多中国经济。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对于金融业而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将变得非常关键。未来越来越多的私募、券商会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而不是过多吸引外部人才。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到“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监督制衡作用,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督,发挥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因此,人才将是今年金融业改革推进的重要方面,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一是职业经理人扩充到高管层,二是对职业经理人实施股权激励。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变化及转型升级趋势下,加大金融科技业务投入,用科技赋能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结构转型的第一生产力和重要抓手,并愈发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
  早前,建设银行在上海推出首家“无人银行”,之后又在深圳开出“智慧银行”,在科技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各大银行正在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以抢占金融科技人才高地。

技术变革驱动职场生态变化
用人单位更多考察毕业生学习潜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解决就业问题成为2019年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任务。
  进入2019年,由技术变革驱动职场生态变化的趋势变得愈发明显。物联网与5G技术进入发展快车道,人才薪资水涨船高。
  海峡人才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的校园招聘岗位中,软件开发、大数据和云计算方向的人才需求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特别是互联网、汽车、金融、电信和快消行业,这使得嵌入式软件开发、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等职位需求量大大增长。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为标志的技术变革改变了众多行业的工作方式。例如物流、出版、传媒和服装等传统行业都设立了数据中心,并且增加了大数据开发和应用相关的空缺岗位。像算法工程师这种稀缺人才,在招聘市场可以得到充足的工作选择机会,企业给出的offer薪酬不仅高,在工作后增长也快。
  一季度,全省人才市场有一个现象:即使是大型企业,校园招聘不再是为了“人才储备”,而是把新人推上第一线核心岗位。除了常规的信息技术类岗位外,面向2019届高校毕业生的工作,集中在专业技术类和营销类的等岗位上。用人单位招录的大学毕业生一上岗,一般就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或者直面客户。如教育培训行业的毕业生需求大多集中在教师、课程开发和多媒体制作岗位。
  相对以往,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多地考察毕业生专业知识、创新意愿和学习潜力,这关系着他们上岗后是否能很快适应工作。
  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1.7%。出国、考研以及公务员“国考”后再考虑求职的毕业生人数渐成规模。2019年高校毕业生中,公务员“国考”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达137.93万,考研人数达290万。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大多不急于定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渠道,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有了更为宽松、自主的掌控力度,就业价值取向变化明显。
  每年应届“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尤其近一年来,就业问题更成为“重中之重”。从图12、图14来看,毕业生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难觅“饭碗”,而是企业和年轻人意愿不对等。而用人单位尽管求才若渴,但宁缺勿滥,为招到合意的人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本文数据由中国海峡人才网提供,如需转载,须注明出处)